铸件表面粗糙度是如何形成和评估

铸件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是由工件的加工过程引起的。而加工的方法、工件的材料,工艺过程都是影像表面粗糙度的因素。

例如:放电加工时被加工零件表面出现放电凹凸点。加工工艺和零件材质有所不同,被加工零件表面留下的微观痕迹也有各种差别,比如(疏密,深浅,形状变化等)。

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影响:工件的耐磨性、配合稳定性、疲劳强度、_性、密封性接触刚度、测量精度、镀涂层、导热性和接触电阻、反射能力和辐射性能、液体和气体流动的阻力、导体表面电流的流通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
铸件表面粗糙度的评价依据

1.取样长度

各参数的单位长度,取样长度是评价表面粗糙度规定一段基准线的长度。在ISO1997标准下一般使用0.08mm,0.25mm,0.8mm,2.5mm,8mm为基准长度。

2.评价长度

由N个基准长度所构成。零部件表面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,在一个基准长度上无法真实地体现出粗糙度真实参数,而是需要取N个取样长度来评定表面粗糙度。在ISO1997标准下评定长度一般为N等于5。

3.基准线

基准线是评定粗糙度参数的轮廓中线。一般有小二乘法中线和轮廓算术平均中线。

【小二乘法中线】是把测量过程中采集的点进行小二乘法计算。

【轮廓算术平均中线】在取样长度内,使中线上下两部分轮廓的面积相等。

理论上小二乘中线是理想的基准线,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获得,因此一般用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代替,且测量时可用一根位置近似的直线进行代替使用。

网站图片
河铸 2014(C)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中科四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