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型钢锭模设计中的“稍度”(即锥度)是关键技术参数,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便于脱模操作 锥度使模具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,减少钢锭冷却收缩后与模壁的摩擦阻力,确保钢锭顺利脱模。
2.促进凝固补缩 锥度设计使钢液自上而下凝固,上部金属保持液态时间更长,有利于补缩,将缩孔和疏松缺陷集中到钢锭顶部的保温帽区域,提升锭身致密性。
3.补偿金属收缩 金属凝固时体积收缩可能引发尺寸偏差或裂纹,锥度预留的余量可补偿收缩量,保钢锭尺寸精度和结构完整性。
4.优化轧制或锻造工艺 锥度结构便于热轧或锻造时轧辊咬入钢锭,减少开坯阶段的工艺难度,同时均匀化内部偏析带,降低裂纹风险。
5.平衡性能与工艺需求 锥度过大可能加剧柱状晶生长,影响锻造性能;过小则不利于补缩和脱模。因此需根据钢锭用途(如热轧或锻造)调整锥度范围,通常热轧用锥度2%~4%,锻造用3%~5%。
综上,锥度设计是兼顾工艺可行性、材料性能和后续加工需求的关键参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