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判断机床床身铸件的质量

判断机床床身铸件的质量需从材料性能、工艺控制、缺陷检测及加工适配性等多维度综合评估,具体方法如下:
1. 材料性能验证
牌号与强度:依据 GB 9439-88 标准,HT200-HT300 灰铸铁的抗拉强度需达标(如HT300单铸试棒抗拉强度≥300MPa)。
硬度检测:通过布氏硬度计(HB)测试,导轨面高频淬火后硬度应≥Hs68。
金相分析:检查石墨形态(A型石墨为优)及基体组织(珠光体含量≥90%)。
2. 工艺与尺寸控制
铸造工艺:优先采用树脂砂或消失模铸造,减少缩孔、夹砂等缺陷。
尺寸公差:按 GB 6414-2017 执行,复杂铸件推荐CT10-CT12级公差(如400-630mm尺寸的CT12级公差为4.40mm)。
形位公差:非关键尺寸参考 GB 1184-80 未注公差要求。
3. 缺陷检测方法
表面缺陷:目视检查机械粘砂、化学粘砂及凹陷,粗糙度Ra≤50μm。
内部缺陷:
X射线探伤:检测气孔、缩松(按GB 5677评级)
1。
超声波探伤:评估内部裂纹(按GB 7233标准)。
划线验证:加工前通过划线工序确认余量及缺陷(如夹砂、开裂),余量不足需报废。
4. 加工适配性评估
加工余量:粗加工前需预留足够余量(如导轨面≥3mm),避免因余量不足导致报废。
时效处理:粗加工后需人工时效处理,消除内应力。
设备匹配:检查加工设备(如磨床、铣床)的行程与精度是否满足要求。
5. 厂商与标准合规性
厂商资质:优先选择执行 GB/T 12967.5-2013 等检测标准的企业。
新编标准:关注2025年发布的《质量分级及“领跑者”评价要求》对灰铸铁件的分级要求。
总结:通过材料检测(强度、硬度)、工艺控制(铸造、公差)、缺陷排查(探伤、划线)及加工验证(余量、时效)四步法,可系统评估铸件质量。
网站图片
河铸 2014(C)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中科四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