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锭模底部出现流钢痕迹原因

钢锭模 底部出现流钢痕迹(又称结疤)的主要原因及形成机制如下:

 

一、浇注工艺因素

‌钢流飞溅‌

上注法浇注时,钢水冲击锭模底部或底盘产生飞溅,氧化后的金属鳞片附着模壁形成结疤。下注法开浇过猛也会导致钢液喷溅,尤其沸腾钢因碳氧反应剧烈更易出现此类缺陷。

‌注温与注速控制不当‌

注温过低或注速不稳定(如开流时压力骤增)会加剧钢液飞溅,汤道内气体未及时排出时可能形成高压喷流,直接冲击模壁。

 

二、模具与设备问题

‌锭模结构缺陷‌

模壁存在凹坑、划痕或锥度设计不合理(如底部非球形)会加剧钢液滞留和飞溅。

‌流钢系统异常‌

中注管偏斜、流钢砖破损或底盘潮湿会导致钢流散乱,增加飞溅风险。下注法树枝形/直角形底盘因流道复杂更易引发喷溅。

 

三、操作与管理因素

‌脱模剂使用不当‌

模壁涂油过厚或未均匀喷涂会加剧钢液氧化,形成黑色结疤层。

‌设备维护不足‌

盛钢桶漏钢、滑动水口故障等异常情况会导致钢水滴落模壁,固化后形成痕迹。

 

四、材料特性影响

沸腾钢因低粘度、高反应活性,其钢液在汤道内易产生剧烈沸腾,气体携带钢液喷出模壁的概率显著高于镇静钢‌。

网站图片
河铸 2014(C)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中科四方